作为迷雾剧场推出的古偶探案新作,《定风波》自官宣便以 “原创剧本 + 七桩诡案” 的组合引发关注。石碑渗血、新娘缝杀等中式恐怖元素的剧照,一度让人期待其能延续《唐朝诡事录》的悬疑质感。然而剧集开播后,却陷入了 “探案悬浮、古偶俗套” 的争议,成为又一部在类型融合中迷失方向的作品。


原创剧本本应是突破套路的契机,但《定风波》却更像经典桥段的 “缝合之作”。男主身为 “大齐第一神探”,在朝堂立下三日破案的生死状,结局必然是极限反转打脸众人;大婚之日遭陷害,从云端跌落成弑师嫌犯,背负污名逃亡的 “美强惨” 设定;女主作为青梅竹马,仅凭现场表象便认定爱人是杀父凶手,三年后重逢直接挥刀相向…… 这些密集出现的古偶套路,让 “原创” 二字显得格外尴尬。
更令人费解的是男主中毒的情节 —— 男二作为用毒高手,竟因拿错药瓶误投致命毒药,导致男主武功尽失且无药可解。这般降智的剧情设计,显然是为强行制造 “虐恋” 与 “绝地反击” 的戏码,暴露了编剧在情节推动上的力不从心。


探案线的处理同样令人失望。”碑像血泪案”” 新娘缝杀案 “等案件,仅靠标题和初期渲染营造诡异氛围,真相揭晓时却落入俗套:血泪是人为造假,离奇死因全靠机关术与化学原理实现,甚至连” 情杀 ” 的动机都显得单薄无力。更关键的是,探案过程完全被男主光环主导,验尸勘察、线索推理等关键环节被大幅省略,最终全靠男主口述案情,让观众难以获得抽丝剥茧的沉浸感。
剧中试图复刻《唐诡》的探案五人组,实际却沦为工具人:仵作验尸要靠男主指挥,武力担当仅负责打架,角色功能模糊且缺乏成长。案件拖沓六集却信息量稀疏,与其说是探案,不如说是借诡案外壳注水。
古偶与探案的割裂感,让剧集节奏彻底失序。前一秒还在探讨案情,下一秒就切换到男女主的虐恋戏码:女主捅伤男主后又为其解毒,甚至上演 “挖眼换药” 的极端桥段,却在关键时刻突兀转折,情感铺垫显得廉价又刻意。所谓 “大女主” 设定,最终也落为女主撒娇流泪求参与查案的俗套,与 “打破性别偏见” 的口号形成讽刺。


近年来,《唐诡》的成功让不少剧集跟风主打 “中式诡案 + 探案”,但多数只学到皮毛。《定风波》的困境,恰恰印证了这类作品的通病:重噱头轻逻辑,重撒糖轻叙事,最终沦为 “四不像” 的拼凑之作。若想真正打动观众,或许该回归创作本质 —— 用扎实的案情推理支撑悬疑骨架,以真挚的情感刻画赋予人物灵魂,而非在套路化的漩涡中反复打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