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年的电影版图中,“抗战三部曲” 的第二弹《东极岛》虽未如《南京照相馆》般在票房上一骑绝尘,但其制作的精良之处却不容忽视,每一部用心雕琢的作品都值得被珍视与细品。它像是一本写满故事的书,虽未成为街头巷尾人人传阅的爆款,却在书页间藏着创作者的心血与对艺术的执着。
管虎导演在继《金刚川》后回归战争题材,此次的尝试虽有不尽人意之处,但也为其创作之路留下了可供反思的深刻印记。作为内地第六代导演的杰出代表,管导过往凭借《八佰》《金刚川》等作品收获诸多赞誉,丰富的经验与深厚的阅历成为他创作的宝贵财富。然而,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的他,深受欧美学院派风格熏陶,其叙事结构、故事框架与表达过程,仍深深烙印着 90 年代好莱坞电影黄金时期的痕迹。
在那个全球化浪潮尚未如此汹涌的时代,好莱坞电影以其独特的叙事逻辑与视听语言,为观众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,管导在汲取其精华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早期的创作风格。但时过境迁,如今已步入网络时代,世界电影产业蓬勃发展,不断推陈出新,国人的文化素养与审美水平也在持续提升,对电影作品有了更为多元与深刻的精神诉求。那些曾经令人耳目一新的西方叙事逻辑,在当下已难以精准击中内地观众的内心,观众渴望看到的,是真正扎根于本土文化土壤,对中国文化满怀尊重,且具备鲜明中国特色精神内核的佳作。
管导这样的中坚力量,肩负着推动内地电影事业迈向新高度的使命。或许,是时候解放思想、转变思路了。在全球化与本土文化碰撞交融的当下,建立起民族自尊心与文化自信,是拍出叫好又叫座作品的关键。深入市场调研,倾听观众心声,了解市场究竟需要什么,观众究竟想看什么,这并非是对商业利益的盲目屈从,而是在艺术与市场间寻找平衡的智慧之举。当创作者能够精准把握时代脉搏,将真挚的情感、深刻的思考与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相结合,一部真正适应市场需求的好作品便有可能应运而生。
电影艺术的长河奔腾不息,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探索,每一次反思都是一次成长。愿管导以及更多的创作者,能在时代的浪潮中找准方向,以笔为剑、以心为墨,创作出更多闪耀着本土文化光芒、触动人心的佳作,为电影世界增添一抹独特而绚丽的中国色彩 。